装着纤维光学摄像头的太阳镜、具有防弹功能的黑雨伞、藏着话筒和录音笔的衬衣纽扣……这些影视剧中出现的炫酷装备,常令人拍案叫绝,而拥有这些装备的刑警和特工们更是显得格外神气亮眼!
现实中的警察们到底有没有这些高科技设备呢?他们在破案过程中都需要哪些必备工具?今天,小奇就带您找找答案。
看看上面这个精巧的物件,要不是有“藏枪”的标签,估计很多人都会以为这只是款打火机。它外形虽小,但火力不容小觑,只要打开上盖,便能露出枪口和扳机。
还有这款7.62mm微型手枪,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,专门配备于各种警卫和保卫人员的。在狭小空间或近距离内,它可以发射三种手枪弹,神奇的是,竟不会对周围设施造成破坏。比如在飞机上实施反劫机行动,就最适合不过了,侦探们用专用枪弹能打穿劫机者的头,初速200米/秒,不会击穿机上的蒙皮和玻璃。
像这些精密的暗杀武器还有很多,如钢笔手枪、匕首手枪等等,不胜枚举。然而,关于刑事侦察的那些事儿,还藏有更多的秘密。
下面这些都是全国领先使用的“侦探高配”:靠肉眼和显微镜的指纹识别技术,侦破命案会经常用的DNA技术、击破犯罪分子心理防线的测谎仪……
猜猜这是什么?这小刷子可是公安部门最早在作案现场用的指纹毛刷!用它粘上各种颜色的粉,刷在现场留下的指纹上就能提取了。再凭借旁边的显微镜,进行光学显现和数字化处理,就可以从众多的指纹中核对不同或相同的纹路特征。展柜中有一套是全国二级英模、指纹鉴定专家马建华用过的指纹毛刷,当年他就是靠它破获了诸多大案,被誉为“掌上追踪”的高手。
这个就是众做周知的心理测试仪了。它可以测试人的呼吸、血压、心跳等等,进而检测人在特定情形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。有了它,侦探们可以更好地分析供词,以便做出准确的判断。十几年前,南方某机场一架飞机起飞前发现一束电线被剪断,案发后,北京市公安局心理测试员对22人进行了测试,发现吴某在答题时反应异常,第二轮测试后,吴的疑点更加突出。最终,他交待了犯罪事实。
这个技术就更高端了,它最早出现于英国,目前我国这项技术的研究已经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。颅像重合技术是根据人像和颅骨两张照片负片影像重合的原理,对颅骨和被检照片做出认定,进而确定颅骨的身份。
在北京一所博物馆内,小奇还发现了很多传奇伟大的人和事。比如下面这副手铐,它竟然拷过3000人之多!而且被拷过的人没有一位是被冤枉的。那么,使用它的主人全国公安一级英模高松岭,究竟经历过哪些惊心动魄的侦探故事呢?
“这是一位传奇的反扒民警。1963年,他走上反扒岗位,那时,高松岭刚18岁。
当年12月,有个小女孩来报案,说和爸爸从外地来京看病,但刚下车就发现治病钱不见了。高松岭和师傅急忙赶到永定河边找到了女孩的父亲,当时他已经把腰带拴在树上准备上吊了。那一幕震撼了锐气正盛的高松岭,影响了他从警的39年。
从那以后,高松岭专注投入到反扒侦探工作中,每天在公交车上的时间超过了10小时,没事就琢磨扒手的特点、技巧以及他们下手时的破绽。
1993年,高松岭跟着7个可疑人上了公共汽车。其中一个歹徒伸手掏他的衣兜,高松岭立即抬手护住,歹徒突然从腋下抽出刀子直指高松岭的心口,高松岭敏捷地将歹徒扣住,并和同事一起擒获了全部歹徒。
1980年,中国首批公安一级英模诞生,高松岭就是17名中的一员。他破案无数,也带出了不少出色的反扒民警,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“天下无贼”。
特工们的高科技装备为他们在破案侦查中立下了汗马功劳,但同时,我们更应该感激他们不为人知、甚至有时要冒着生命危险的付出,向他们致敬!
视觉 / 姚飞